|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天鹅 » 广东 » 湛江 » 正文

全市乡村振兴大会发言摘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29  浏览次数:109
核心提示:9月28日的全市乡村振兴大会上,名山区、天全县、芦山县、汉源县、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同志,围绕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9月28日的全市乡村振兴大会上,名山区、天全县、芦山县、汉源县、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同志,围绕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全面推动城乡融合、打造特色农业园区、加快小农生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先后作交流发言。本报特摘登大会发言,以飨读者。

名山区:

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近年来,名山区紧紧围绕“治理有效”目标,以组织振兴为核心、乡风文明为引领、环境治理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

坚持以组织振兴为核心,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组织建设强核心,目前已建成“红草微家”“银木驿家”“悟本茶家”等一批特色“党建·家”为民服务中心,实现党员服务群众“零距离”。人才培育强保障,通过实施“双培双推”工程,围绕产业发展开办电商型、金融型、亲子型“三型农民夜校”培训,选聘外来企业家、创业者为“荣誉村民”等举措,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农服务聚民心,“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到乡村,建成173个村级为民服务代办站,深入开展农业生产服务,恢复建立基层供销社,打造综合为农服务中心。

坚持以乡风文明为引领,推动移风易俗淳朴民风。以阵地为载体,将文联设到乡镇一级,将文化院落建到群众家中,将“法治文化广场”“德孝广场”建在群众身边,将“茶和天下”“和而不同”等茶文化思想融入到新村建设和文明乡风建设中。以党风带民风,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倡导新事新办、丧事简办、正事正办的新风。以教化促和谐,建设“孝德广场”,开设“孝德讲堂”,开展“孝老爱亲家庭”“好公婆”“最美儿媳”“道德村民”等评选活动,大力推动“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新风正逐步形成。

坚持以环境治理为抓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聚焦人居环境治理,创新推出农村垃圾处理“高岗村模式”;在民宿、农家乐、农户集中点引进现代治污设施,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农村“五改”;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推进家园美化,实施农村亮化,保护农村文化,打造美丽乡村名山样板。聚焦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开展道路绿化美化、水系绿化美化、新村绿化美化行动,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行动。聚焦生产环境治理,探索“污水治理+循环农业”模式,落实生态红线区域管控制度。聚焦社会环境治理,探索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体系和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制,“茶产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被确定为省级优秀创新项目在全省推广。

天全县:

全力推动城乡融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5月,天全县被确定为全省30个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全县全力推动城乡规划、产业、改革、建设“四个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下好一盘大棋,画好一张蓝图,推动城乡规划融合。以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为统揽,天全县立足国家主体功能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大背景,把乡村振兴纳入全县“一城三园三区”总体发展规划中通盘考虑,纳入生态经济强县建设中统筹推进,高位对标画好天全乡村振兴“一张图”,目前已编制天全县乡村振兴1个总体规划和乡村空间布局、村镇建设等6个专项规划,形成“1+6”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正在绘制一幅二郎山下既有绿水青山颜值又有金山银山内涵的美丽乡村画卷。

凸显一个特色,实施一组工程,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城乡产业融合“11133”工程,精心打造省级特色农业园区、一批田园综合体、大坪山生态农业公园、三条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带、三条农旅融合环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利用一个平台,贯穿一条主线,推动城乡改革融合。把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这条主线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制定落实“1+21”改革方案体系,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强化资金多元投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做好人才队伍保障,破解带动不足、增收乏力、钱从何来、土地碎片化、种不好地等五大难题。

坚持一个整体,促进一体提升,推动城乡建设融合。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城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集镇、农村、新村“四位一体”全域绿化美化,让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加均等、优质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

芦山县:

打造特色农业园区

加快绿色发展振兴

芦山县牢牢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富乡亲,在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旅融合等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历史性突破,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逐步走出了一条西部山区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

抢抓灾后重建机遇,高起点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坚持规划引领,遵循“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理念,形成1平方公里农副食品加工区、2平方公里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种植区、7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区和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着力建成覆盖雅安北部、连接成都、辐射康藏集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强化园区建设,完成水、路、气、电、通讯“五网”基础建设,以及农村产权交易、“三农”金融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产业化营销、仓储物流“五大”平台建设,目前入园企业16家,2017年综合产值6.5亿元。突出政策扶持,先后制定《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扶持政策,在企业用地、“三通一平”以及产业发展、品牌创建、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激励扶持。

聚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度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支撑。规模发展建基地,依托农业园区2平方公里猕猴桃、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县域北部山区茶药菌、南部坝区茶果蔬协同发展。招引龙头搞加工,先后引进迅康药业、康源农业、大彤生姜、钱记鸡业等涉农龙头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提升效益创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业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擦亮“芦山猕猴桃”“马牛山茶”“龙门花生”等农产品金字招牌,打响以绿色、有机、生态为主导的芦山农业“国字号”品牌。

聚焦全域乡村振兴,多形式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机制。以“农旅融合+抱团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合作经营+流转分红”带动群众增收、“支部联建+村企共建”助力脱贫奔康等举措,多形式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机制。

与此同时,芦山县探索镇园一体模式,建立了统筹联动的领导推进机制、高效便捷的跟踪服务机制、科学严谨的考核督查机制,全方位强化特色产业发展保障。

汉源县:

加快小农生产

促进乡村振兴

“三大会战”夯实基础,支持小农补齐短板。针对长期以来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种植缺水、运输缺路、增收缺产业问题,先后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了农村交通、农田水利、农业产业三个“三年大会战”,全面补齐了农民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基础性短板。

“三大集约”提高效益,服务小农规模发展。产业集约,按照“一带一主题、一域一特色”思路,因地制宜在全县差异化、错位式规划布局特色产业乡和产业村,累计建成以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金花梨、伏季水果五大优势水果,早春、秋延、高山三大生态蔬菜,花椒、核桃两大特色干果为主的“532”十大特色产业基地。服务集约,持续深入开展“百名专家兴百村”活动,引导农户统一标准采购农资、统一标准管护产业、统一标准提供产品。品牌集约,全面实施品牌引领和塑造计划,全力抓好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和申报工作。

“三大融合”延伸链条,带动小农增收致富。农旅融合,按照“县上建大环线、乡镇建中环线、村社建小环线,户户建连接线”思路,规划了建设工期10年、总投资41亿元的“4+N”产业环线,沿环线布局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和农业生态观光点位,让环线成为兼具交通运输、旅游观光和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经济走廊。农工融合,建立“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甘溪坝食品工业园区,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带动,同步下好农产品粗、精加工“两步棋”,推动形成从产业发展、到产品加工、到成品销售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链条。农商融合,大力推广农超对、农贸、农餐对接,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和“电子商务乡村工程”,建立电子商务生态产业园,引进“赶街网”“乐购”等电商企业布局农村,引入20家大型快递物流企业落户汉源,推动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农产品销售大市场。

市规建局: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市规建局将以“六大工程”为抓手,自加压力、跳起摸高,先行先试、寻求突破,按照“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绿色发展示范市”的总体要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提供更多雅安经验,成为全省典范,为实现“五个走在全省前列”目标努力奋斗。

压实工作责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11类、26项工作,涵盖内容多、指标要求高、时间节点紧。市规建局将建立工作台账,按照“清单制+责任制”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量化具体指标;切实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统筹协调部门和县(区)开展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做好动态督查;督促县(区)不等不靠、迅速行动起来,加快污水垃圾厕所等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强化技术支撑。及时制定技术导则,确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持续抓好试点示范,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加强重点领域研究,总结提炼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高岗村模式”,加快引入农村生活分散污水、粪污治理、厕所改造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

做好统筹整合。推进落实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和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PPP项目建设,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不断向乡村延伸,实现以城带乡、城乡统筹。整合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幸福美丽乡村、水污染防治、农村节能减排等相关资金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保障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建设和运行。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张婧 整理

 
 
[ 小天鹅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小天鹅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